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缘何“外热内冷”
亿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作为专业PPP项目咨询机构,拥有十年行业丰富经验,如果您有任何关于PPP项目咨询的问题,可以拨打4001830060(全国免费电话)进行咨询。
当前政策支持的热情与市场反应冷淡之间的落差,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推进中显得异常扎眼。从发改委、财政部到交易所等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落地,市场发展政策氛围暖意融融。但现实却是,无论发行人还是投资人似乎仍在观望,迄今为止,仅发行了6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数万单入库PPP项目中的沧海一粟。
如此大的反差,背后有着怎样的症结?
面对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矛盾
“目前市场最主要的矛盾在于风险与收益无法匹配。”发改委、财政部PPP项目库专家张继峰向上证报记者分析,对于投资者而言,相应市场风险下要求有更高的收益率无可厚非,但发行方又无法调高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投资人的收益率。一方面PPP项目不是暴利品种,现金流有限;另一方面,做成ABS产品的利率不能高于原先融资成本的利率,否则发行方没有动力去做。
有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在考虑投标ABS产品时,通常会因为其流动性较差、风险不确定而要求比同期限、同评级的短融、中票利率再高出50个基点,但发行方为了压低成本,并不愿意接受这么高的风险溢价。
“如果是使用者付费项目,最大的风险来自于市场。”张继峰说,早期落地的PPP项目基本是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即“特许经营”),不是现在的政府付费或政府补助,而是真正的使用者付费。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类项目的现金流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人和金融机构会非常谨慎。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开孟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道出了市场的顾虑:政府的规划布局可能直接改变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量和价格,导致市场对其难以形成稳定的长期性现金流预期。
已发行产品的计划书和对应评级报告中都提及,现金流预测的不确定性是主要风险之一。项目收费权带来的每年实际现金流可能与预测产生偏差,而承诺的差额补足支付也有不能启动或不能按时启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