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动态 造价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趋势与应对

造价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工程造价行业发展趋势与应对

2023年12月22日09:14 

摘要:工程建设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大支柱性产业,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而工程造价管理又是工程建设管理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主要的作用是控制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保证工程建设领域的良性、公平竞争。面对工程建设行业当今时代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出现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已不足以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本文是在国家推动工程造价改革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和剖析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管理的现状,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对现阶段改革背景下的工程造价行业的发展方向做简明阐述。

0 引言

2020年7月24日,随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出台的《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建办标〔2020〕38号文)[1],在工程造价行业内引发了广泛热议,该文件的出台顺应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总基调,促进了工程造价行业深化改革的进程,加快建立与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有助于工程造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加快工程造价领域数字化的转型升级,加速推动了造价信息大数据平台建立与运用。进而形成一种以“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为主导的新工程计价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形成工程造价市场管理机制。而工程造价管理企业只有紧跟国家深化改革战略的步伐,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举措来面对造价行业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提升工程造价管理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工程造价行业改革所带来的影响和存在问题的研究,对于工程造价管理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改革背景下工程造价行业的现状

自上世纪50年代左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借鉴了前苏联的社会经验,探索出了我国独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建立起适应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需要的概预算定额制度,其中工、料、机等工程单价均由国家来统一进行制定。传统的概预算定额作为我国当时工程建设行业的工程造价管理定价依据和制度,对于我国在资源条件缺乏有限状态下,加强计划经济的管理,减少投资的过度浪费,多、快、好、省的建设新中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左右,我国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也日益复杂,原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向市场经济转变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这些所有的改革都通过工程造价管理的形式使得工程建设行业逐步反映出其内在的商品属性。我国在2003年首次提出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工程建设行业的主流计价模式。在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造价领域中,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依然共存,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冲击,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有些方面存在管理滞后现象,已不能很好的适用于社会经济和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领域的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现阶段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缺乏行业必要的竞争机制: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下,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公平、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的前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领域市场竞争最集中、最具体的展现,然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招标中,经常存在人为因素的压价的现象,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同时工程建设行业在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过程中依然过度依赖工程计价定额作为计价依据,而过度依赖于工程计价定额作为工程建设行业的计价依据最根本的体现就是我国在工程建设领域没有全面运用市场化调节的手段,仍间接的实行国家指令性定价。通常各地区造价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工程计价定额所对应的价格是根据社会平均水平测算出的价格,而这种工程计价定额所对应的价格缺乏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仅可作为市场竞争的参考依据,无法真正的适应工程建设行业内市场的千变万化,导致行业内缺乏相应的市场公平、自由竞争机制。而且各地区造价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部分造价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反映造价行业市场实际情况,明显滞后于市场变化。

2)缺乏对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有效控制: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针对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普遍只重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及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而忽视了工程建设项目初期的工程造价控制。在工程项目前期决策及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及行业相关主管部门未能充分对拟建工程项目的功能及用途等重要属性及后期工程建设造价管理进行有效的决策判断,导致部分拟建工程项目前期决策阶段计划的造价管理工作在后期设计及施工阶段中不能全方位管控和实施,可能存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前后脱钩,或者存在施工实施阶段才发现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用途等属性不匹配而进行事后设计变更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额严重超标浪费等情况。然而有些施工单位在中标后也没有做足充分的施工准备就开始急于施工,导致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未按设计图纸施工的现象,浪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影响了工程工期及质量,超概算投资较严重。其次,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关键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造价管理相互脱节,缺少一个全方面、全阶段、全流程的系统的造价管理平台,导致各方之间沟通、交流较少,信息传递存在障碍,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3)工程造价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有差距:我国的造价从业人员普遍只接触过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及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且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过度依赖既定的、被定额化的造价软件,而缺少工程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进度计划、项目运营等国际化视野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综合管理能力。而且工程造价管理企业造价专业人员存在人员流失严重的问题,项目造价管理的经验数据无法充分得到积累和收集。

4)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的水平还相对偏低。同时造价管理企业对造价信息数据库建立意识淡薄,也未能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激励造价专业人员对造价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在这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工程造价行业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数据处理、分析、利用化程度严重低下。现阶段工程造价领域的知识价值的体现和运用仍主要依靠造价工程师的个人经验的积累,具有极强的人为因素和局限性。从而导致大批量原本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财富的造价管理历史数据因人工无法快速有效的汇集和提取而被无情闲置和抛弃。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