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互联网与政府采购的深度融合,将对通用类货物、服务类采购活动带来深刻影响,推动采购规则和流程的完善,与时俱进促进采购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的作用转变,也将进一步促进政府采购创新,推动政府采购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小小鼠标能办“大事”,不用厚厚的纸质文件、不用在各办公室之间跑来跑去,就能轻松完成政府采购各项程序。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转型的时代呼声下,政府采购乘着信息化的东风,正迎来一场深刻改革。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深圳、海南、陕西、青海等多地均已加入“互联网+政府采购”深度融合的洪流中。
三种建设模式:财政出资、购买服务及PPP
《中国政府采购报》记者调查获悉,目前,各地电子化平台大部分由财政全额出资建设,此外,还出现了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新型建设模式。
“我省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是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开展的试点,全国各地供应商均可网上远程投标。”青海省政府采购中心副调研员范文峰表示,“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当然这种购买是以合法程序、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的结果。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政府出钱向社会力量购买专业服务是较好的选择之一。若出资人是政府之外的机构组织,可能会因具有某种特殊身份而引起不公平的质疑。”
在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中,苏宁、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也显示了极大热情,对政府部门给予技术支持。如,浙江省财政厅和阿里巴巴联合建立资本合作和市场化运营方式的“政采云”平台。该平台引入PPP模式,即由浙江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建成后,再由政府部门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租用平台系统和专业服务、支付费用。这朵极具魅力的“政采云”也飘到广西省,北海市政采云平台已正式上线。此外,江苏省南京市政府采购部门与京东携手打造电商化采购平台,开辟了另一种合作模式。苏宁与全国96%的已开展电商化的政府单位合作,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广东省、江苏省、天津市、深圳市等地。
业内专家表示,在筹备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的过程中,财政全额出资、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各有特点。财政全额出资不牵涉第三方,而且由财政部门主导能让采购人、供应商更加放心。但是,财政出资建设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前期需要财政预算资金投入,可能面临一定的投资、技术和管理等风险。相比之下,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节省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不仅保障了政府的主导权,也吸引了社会技术和资本。PPP模式更是减轻了政府的财政预算和管理成本、降低了投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不过,政府购买服务和PPP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缺”,同样存在一些运作难点和风险,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平台运行模式: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提升采购体验
以数据库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电子化交易系统,是我国当前政府采购电子化的基本形态。而在采购实践中,一些服务目前尚无法通过线上功能来实现,因此,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成为各地的普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