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动态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趋势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趋势

2018年03月12日10:28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进行了总体回顾,并明确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时代新气象,新发展新引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支撑和制度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将继续成为新一年工作的重点,从报告全文来看,7大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报告指出: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也要求: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可见,“互联网+”已经由主要应用在产业领域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将进入密集落地阶段。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则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宽带网络、无线网络、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提速。为有效消除信息孤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应用的发展将催生大量的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在概念提出多年后,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新的一年将进入高速落地实施阶段。

二、乡村振兴成为新的风口

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8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意味着1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凸显了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视程度。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并配套出台了农村土地和宅基地权属等相关政策,一系列新政策的颁布为实体企业和房企进军农村、涉足农业打开了通道,继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等城镇化载体之后,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乡村振兴类综合开发项目将成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综合开发类项目的新风口。

三、城市更新加快推进

报告指出: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今年再进城落户1300万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菜市场、停车场等便民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加装电梯。加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人,要加强精细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使人人都有公平发展机会,让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过去五年,我国城镇化率由52.6%提高到58.5%,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主要发达国家80%以上城镇化率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受制于土地面积、产业结构、经济水平等方面的现实限制,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由“量的扩张”进入到“质的发展”阶段,因此新城新区的建设现实将会越来越受到严格限制,城市更新改造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服务水平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四、公共租赁住房方兴未艾

报告指出: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居。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