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财金〔2018〕54号),对核查存在问题的173个示范项目分类进行处置,30个项目调出示范项目名单,并清退出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54个项目调出示范项目名单,保留在项目库,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89个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督促整改,于6月底前完成。随后,财政部PPP中心又发布通知,将对财政承受能力已超过10%上限的地区暂停新项目入库(包括管理库和储备清单)发布,并建议各省厅暂缓对此类地区的新项目入库审核。财政部及下属单位这些通知的发布,标志着过去几个月的PPP项目整改已初见成效。PPP模式前期狂飙猛进的野蛮发展势头正如我国房地产市场一样受到了遏制,PPP项目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正在建立。本文将对近阶段的PPP管理工作进行总结,以帮助市场更好地把握项目发展节奏。
一、PPP项目清理结束,清理成果显现
自2014年财政部、发改委大力推广PPP模式以来,PPP项目一直保持着“超常规”发展的态势。在BT模式被禁、融资渠道收窄、城镇化建设需求强烈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方政府将PPP作为一种新的投融资方式,接力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也将PPP模式作为继续赚取施工利润的一个新工具,纷纷转型社会资本方,加入PPP项目热潮。一大批咨询服务机构也“应运而生”,都是争先恐后地为PPP发展献计献策。在政府、企业、中介等参与机构的合力推动下,PPP项目进入野蛮发展时期,短短三年投资规模就超过10万亿,这其中真的PPP较少,假的PPP较多,伪PPP、政企合谋、违规采购、合规缺失的项目充斥其间,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本想引入的民间资本没进来,央企、国企、平台公司等一个个粉墨登场,给PPP项目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同时增加了公共部门整体债务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市场乱象亟待整治。
为整治乱象,2017年11月16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财办金〔2017〕92号),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开展项目管理库入库项目集中清理工作,全面核实项目信息及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采购文件、PPP项目合同等重要文件资料,对PPP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截止时间是2018年3月31日,目前集中清理工作已经结束,各级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正陆续公布整改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PPP项目集中清理工作开展时期,适逢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去通道、打破刚兑等防风险、降成本工作也正在强力推进,项目清理和资金整顿两种因素叠加,一时间市场噤若寒蝉,PPP项目一改热火朝天的虚假繁荣,进入门可罗雀的寒冬,金融机构纷纷停止对PPP项目的授信,站在政策窗口观望。但在这个市场前途未卜、人心动荡之际,《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文旅旅发﹝2018﹞3号)出台,提出了九大可重点发展领域的同时也强调了需严格执行财政PPP工作制度。这标志着财政部在深度清理不规范项目的同时,也将全力开启以高品质PPP项目主导的新时代。
二、四大方面着力,规范发展成为主旋律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政府的思路也在变。正如出行领域的打车软件通常都是先给出好处培育市场,而后再让价格回归市场,运作回归规范,PPP也经历这一转变。过去3年粗放的发展模式培育了一大批PPP领域的参与单位和参与者,形成了市场对PPP的认知和“消费习惯”,目前PPP已经是政府预算内投资之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使用比例最高的投融资工具,所以规范工作势必还需深入推进。为了保障市场的规范运营发展,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四个方面的工作将成为下一轮的着力点。
(一)扎实做好前期工作
客观来讲,当前PPP项目的前期工作专业水平不够,PPP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是项目立项和PPP入库。项目立项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立项主要是建设项目,不包括运营,主要文件项目建议书、可研等由工程咨询机构编制,不少机构并不具备全生命周期的投资分析能力。PPP入库主要文件是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大机构专业能力较强,小公司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并且PPP咨询涵盖工程、财务、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加上新时代政策变化较快,咨询机构本身做的方案可能就是有问题的,错误的方案当然不能结出正确的结果,因此专业机构需要规范。此外项目立项和PPP入库之间的衔接关系也需要理顺。前期工作的规范需要政府理顺上位政策、中介提高专业能力、监管加强披露和惩处,同时要加强各方沟通,这样才能做好项目的前期设计,提高入库项目的质量。
(二)严格按流程完成项目采购